2019年3月10日星期日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去年的影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將焦點放在父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上,我想要陳述的內容仍是類似的觀點,就借用了這樣的標題。

        還未成年的我們,最常被要求的規範就是要做個好學生,畢業開始工作後,開始要做個好員工,但這段時間的我們,是否曾經說過"學校、公司沒有給我們好的品德教育、主管也沒有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怎麼可以這樣要求我們當一個好學生、好員工呢?"

        讓我們眼觀台灣,學校坊間是否有一門課叫做如何當個"好爸爸好媽媽"呢? 
我們這世代(8年級)出生在沒有"戒嚴"的時代,一個人民自由與基本人權,包括集會、結社、言論、出版、旅遊等權利被限縮的時代,資訊是封閉的,思想是被控管的,一致性大於個體性的時代。
我們總覺得電視影集常常會告訴我們父母親該怎麼做才對,現在也有很多書在談親子教育,但這都是近幾十年才蓬勃而生的不是嗎?  
過去的教育方式是聽長輩說,連聽專家說的機會可能連想都沒想過。
       

       我們的父母親,是在一個思想轉變期成為父母親的,經歷大家庭到小家庭,經歷父權到男女平權,是一直不斷在瓦解中學習的。
曾經的我也是常常覺得自己的母親經常一次買一箱東西然後用不完放到過期是不好的,父親一有錢就拿去簽六合彩是不好的,但他們是否以前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呢?  
我也會去思索,他們經歷了怎樣的創傷,為了保護自己重視的事物建立這樣的信念或習慣呢?  
然而,當自己經歷了自我療癒的旅程後,信念及心態都轉變了,不再對他人說出,或是自言自語說出父母的不是,語言的能量是驚人的,尤其是人類圖喉嚨中心有定義的人,就是單純地相信,他們會去面對自己的脆弱,會在親友的幫助下克服挑戰並成長。 

       我們會吸引到生命當中的,永遠是那些自己最常想到的、最深信不疑的東西,在我們悲觀且害怕、充滿不安全感或焦慮的時候,偏偏就會吸引到自己最想避開的人事物。 因為我們一直想著它,潛意識便會認為我們想要的是如此。說著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戀人不是的同時,我們可是發願將這件事帶到我們的生命中。

       很多人覺得父母一直做那自己不喜歡的事時,是父母的問題,自己並沒有問題,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念頭自己的言行負責任,不是嗎?  孩子總是希望父母能夠理解自己能夠傾聽自己的需求,我知道我們會受父母的言行影響,長大成人的自己是否可以帶著同理心帶著溫柔去回想,自己是否有去理解自己的父母,是否有去傾聽他們的心聲。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他們是以父母的腳色參與你人生舞台的他們自己,上帝給予了這個時代自由意願,父母可以自由選擇要付出多少心力參與孩子的人生戲劇 ;人性中帶著脆弱,會被愛所吸引,每個人都能夠感覺到在哪個腳色中在哪個舞台中他能夠最自在地愛與被愛,然後在那兒開心起舞。 
  
        我們要求父母給予我們愛的同時,是否也該要求自己給予父母愛呢?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他們是上帝的孩子,是來地球學校學習愛的課題的。



延伸閱讀:
真正愛父母,就把父母的課題還給他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